日前,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召開,會議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建議。建議指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廣西“三大定位”為: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、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。抓住廣西實現國家戰略全覆蓋的重大機遇,傾力打造北部灣經濟區,使之成為支撐引領廣西加快發展的戰略引擎,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。 積極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 隨著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深入實施,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進程加快,廣西在全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。廣西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交流合作不斷深化,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,中國-東盟博覽會、中國-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、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等開放平臺和機制進一步拓展,中國—東盟信息港基本建成并發揮作用,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創建。 建議指出,抓住中國—東盟合作鉆石十年的重大機遇,擴大對東盟的全方位合作,積極參與打造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,構建交通、物流、信息、貿易、金融、人員大通道。以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為依托,加強與東盟國家港口、航線、臨港產業合作,建設中國—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,構建海上東盟通道。加快建設南崇經濟帶,推進南寧—新加坡經濟走廊、文萊—廣西經濟走廊合作,積極融入中國—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,建設貫通我國西部地區與中南半島、銜接“一帶一路”的南北陸路新通道。 擴大“南寧渠道”國際影響力 建議表示,積極拓展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。打造中國—東盟博覽會、中國—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版,將服務范圍由中國—東盟“10+1”拓展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“10+6”乃至更大區域,形成服務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重要平臺和窗口。以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,推進我區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、汽車、工程機械、農業機械、建筑業等優勢產業走出去,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和重大項目開發建設。推廣中馬“兩國雙園”模式,加快建設一批跨境經貿產業園和跨境旅游合作區。擴大“南寧渠道”國際影響力,拓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功能,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—東盟的次區域合作機制。參與孟中印緬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,密切與中南半島國家經貿往來。 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 廣西著力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。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,完善集疏運體系,打造北部灣現代化港口群,明顯提升北部灣連接西南中南、直通東盟的陸海運輸能力。加快發展臨港產業集群,布局完善石化、鋼鐵、汽車、能源、新材料、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,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,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。大力發展海洋裝備制造、海洋交通運輸、海洋旅游、海洋漁業、海洋服務業等產業,加強海洋科學研究,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,深化海洋國際合作,打造海洋經濟強區。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,打造北部灣國家級沿海城市群。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、跨境經濟合作區、海洋經濟合作試驗區建設,探索對外開放合作新模式,打造服務“一帶一路”發展的國際經濟合作新高地。
|